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前身系福民医院物理疗法科。1945年上海市立第四医院设理疗科编制。2004年引入现代神经康复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卒中单元建设。2019年,医院基于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体系整体规划,明确“医疗-康复一体化”发展思路,独立建制康复医学科,2019年11月,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授牌“上海市老年康复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20年10月获得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理事单位授牌。
目前科室在编人员70名,其中康复医师8名、康复治疗师43名,护理19名,博硕士占比35.3%,博导1名,硕导2名。科室现设有康复门诊、康复治疗部、康复病区,其中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1000平米,亚专业分化充分,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独立展开。近三年,我科共承担各级课题1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扬帆专项1项,区级科研项目6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累计科研经费610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22篇,影响因子共计75.559;共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学科带头人
张安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委,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前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课题19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项、其中首研人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79篇,其中SCI收录29篇。主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等专著5部。担任《康复学报》、《西南国防医药》等期刊编委。已培养毕业博硕士研究生42名,在读14名。
业务专长
科室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和“智慧康复”,针对心肺、认知、言语、吞咽、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及疼痛进行康复治疗,擅长老年康复、围术期康复、呼吸康复、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和慢病康复等。科室倡导医、教、研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
发展方向
物理治疗方向
团队目前以偏瘫、骨折术后、老年衰弱等功能障碍为主,结合平衡测试、步态测试、等速肌力测试、表面肌电测试等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早期、长期针对性康复训练。特色康复技术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多关节等速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SET悬吊、平衡仪训练、四肢联动、深层肌肉激活等。
作业治疗方向
目前以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手外伤、周围神经损伤、老年疾病等疾病为主,结合三维上肢多关节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手功能机器人等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感觉功能评估和训练、认知功能评估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训练、家居环境的评估和改造咨询、支具设计及制作、轮椅及助行器的处方及训练等。针对短暂或永久性身心方面功能障碍人群所进行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利用个性化的作业活动或环境干预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及恢复身心功能,以参与自理、工作及娱乐生活,使其适应生活上的需求,重新投入家庭、工作及社会。
言语治疗方向
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原则对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治疗服务。主要致力于失语症、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嗓音障碍及面瘫训练。主要开展项目包括:吞咽-说话瓣膜技术、吞咽造影等技术,还有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吞咽启动仪、认知评估训练仪、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现代康复设备。
神经康复方向
擅长老年卒中患者相关康复治疗,致力于解决老年卒中患者日常生活问题。配备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数字化平衡训练仪及步态分析等先进仪器。同相关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等)协作开展MDT诊疗,近三年,开展神经康复介入治疗及训练达上千人次,治疗各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十余种。应用现代康复理念和治疗技术,开展治疗和评定工作;日常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完善提高各类神经康复手法技术及开展各类新项目及新技术学习,旨在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多方面、多角度的神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返家庭社会。
心肺康复方向
通过对围术期患者进行评估与治疗,提高患者对手术应激反应能力,提高心肺储备能力。对术后、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管理,降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此外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康复、健康宣教以及居家康复,优化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肌骨康复方向
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原则对患者提供多维度治疗服务。主要致力于颈、肩、腰等脊柱相关疾病、肌肉骨骼疼痛、骨科术后功能障碍、运动损伤、肌肉筋膜病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开展项目包括:龙氏正骨、关节松动术、呼吸训练、稳定性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还有悬吊、等速、平衡训练仪等现代康复设备,在疼痛康复、骨关节康复方面疗效显著。
神经调控康复方向
目前拥有1台单线圈经颅磁和一台最先进高配版双线圈经颅磁。我们的TMS在治疗中实行“精准定位”,并定制基于指南的“个性化方案”,因此在首次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兴奋性和大脑功能区进行评估,以实现精准定位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开展的TMS治疗主要用于:神经康复,脑损伤后功能障碍(运动、言语、吞咽、认知等)、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神经疾病:头晕,偏头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睡眠障碍、精神分裂、强迫症、物质成瘾等;其他:肌纤维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慢性耳鸣。
儿童康复方向
坚持“以功能改善为导向,以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目标“的原则为患儿提供康复治疗。主要致力于孤独症、多动症、发育迟缓和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主要开展项目包括:运动训练、言语训练、结构化教学、集体课教学、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手功能训练等。

学科带头人
张安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委,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前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课题19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项、其中首研人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79篇,其中SCI收录29篇。主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等专著5部。担任《康复学报》、《西南国防医药》等期刊编委。已培养毕业博硕士研究生42名,在读14名。
业务专长
科室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和“智慧康复”,针对心肺、认知、言语、吞咽、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及疼痛进行康复治疗,擅长老年康复、围术期康复、呼吸康复、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和慢病康复等。科室倡导医、教、研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
发展方向
物理治疗方向
团队目前以偏瘫、骨折术后、老年衰弱等功能障碍为主,结合平衡测试、步态测试、等速肌力测试、表面肌电测试等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早期、长期针对性康复训练。特色康复技术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多关节等速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SET悬吊、平衡仪训练、四肢联动、深层肌肉激活等。
作业治疗方向
目前以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手外伤、周围神经损伤、老年疾病等疾病为主,结合三维上肢多关节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手功能机器人等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感觉功能评估和训练、认知功能评估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训练、家居环境的评估和改造咨询、支具设计及制作、轮椅及助行器的处方及训练等。针对短暂或永久性身心方面功能障碍人群所进行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利用个性化的作业活动或环境干预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及恢复身心功能,以参与自理、工作及娱乐生活,使其适应生活上的需求,重新投入家庭、工作及社会。
言语治疗方向
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原则对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治疗服务。主要致力于失语症、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嗓音障碍及面瘫训练。主要开展项目包括:吞咽-说话瓣膜技术、吞咽造影等技术,还有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吞咽启动仪、认知评估训练仪、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现代康复设备。
神经康复方向
擅长老年卒中患者相关康复治疗,致力于解决老年卒中患者日常生活问题。配备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数字化平衡训练仪及步态分析等先进仪器。同相关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等)协作开展MDT诊疗,近三年,开展神经康复介入治疗及训练达上千人次,治疗各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十余种。应用现代康复理念和治疗技术,开展治疗和评定工作;日常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完善提高各类神经康复手法技术及开展各类新项目及新技术学习,旨在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多方面、多角度的神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返家庭社会。
心肺康复方向
通过对围术期患者进行评估与治疗,提高患者对手术应激反应能力,提高心肺储备能力。对术后、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管理,降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此外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康复、健康宣教以及居家康复,优化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肌骨康复方向
坚持“医疗-康复一体化”原则对患者提供多维度治疗服务。主要致力于颈、肩、腰等脊柱相关疾病、肌肉骨骼疼痛、骨科术后功能障碍、运动损伤、肌肉筋膜病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开展项目包括:龙氏正骨、关节松动术、呼吸训练、稳定性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还有悬吊、等速、平衡训练仪等现代康复设备,在疼痛康复、骨关节康复方面疗效显著。
神经调控康复方向
目前拥有1台单线圈经颅磁和一台最先进高配版双线圈经颅磁。我们的TMS在治疗中实行“精准定位”,并定制基于指南的“个性化方案”,因此在首次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兴奋性和大脑功能区进行评估,以实现精准定位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开展的TMS治疗主要用于:神经康复,脑损伤后功能障碍(运动、言语、吞咽、认知等)、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神经疾病:头晕,偏头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睡眠障碍、精神分裂、强迫症、物质成瘾等;其他:肌纤维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慢性耳鸣。
儿童康复方向
坚持“以功能改善为导向,以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目标“的原则为患儿提供康复治疗。主要致力于孤独症、多动症、发育迟缓和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主要开展项目包括:运动训练、言语训练、结构化教学、集体课教学、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手功能训练等。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